姚振华投资新能源汽车:姚振华投资新能源汽车公司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5-01-19

提醒:点上方↑『电车资源』即可免费订阅电动汽车资源网讯:仿佛约好一样,半年之内,三个响当当的地产大佬选择拥抱

姚振华投资新能源汽车:姚振华投资新能源汽车公司

 

提醒:点上方↑『电车资源』即可免费订阅电动汽车资源网讯:仿佛约好一样,半年之内,三个响当当的地产大佬选择拥抱汽车行业,开始跨界之恋先是因“宝万之争”而声名鹊起的姚老板——宝能集团当家人姚振华,去年12月19日,宣布投资65亿元收购观致汽车51%的股权,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

无独有偶,在姚老板入主观致的同一天,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出资3.3亿元收购合众新能源约53.4%股份,他个人独资的拉萨行知创新成为合众新能源的最大股东许家印则在今年6月底打响了恒大进军高科技产业的第一枪:67.5亿港元入股美国新能源汽车FF公司,并成为最大控股股东。

FF的名头或许不那么响亮,可它的控制人却是那个一度让另外一个地产大佬孙宏斌痛彻心扉的贾跃亭,你懂的如果只看价码,似乎地产大佬对造车的爱,也不是什么海枯石烂不能自已毕竟,对于房地产公司来讲,这就是一块地皮的钱。

可地产大佬是那么随意浅薄吗?当然不在造车这件事上,他们似乎不只是有一点动心,他们是认真的入主合众新能源半年之后,王文学就推出了新的汽车品牌——NETE哪吒汽车听听这名字,分分钟要大闹一番的节奏姚振华则公开表示,要用10到15年的时间,把宝能汽车打造成具备强大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汽车集团。

今年观致汽车经销商大会上,姚振华甚至喊出了自2018年开始,宝能集团将每年投入100亿元用于研发,连续投入5年无疑,500亿,这是一笔巨款可能,这是真爱就像周杰伦《龙卷风》里唱的那样:爱情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离不开暴风圈来不及逃。

就像龙卷风来袭,地产大佬集体爱上了造车。为什么?是不务正业,还是另有所取?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上一个让地产大佬们为之集体倾倒的行业是足球时间回到2005年,中国著名足球经纪人许宏涛代表英国谢菲联找到成都五牛足球俱乐部,表达收购意愿,结果双方一拍即合彼时,舆论关注的焦点是足坛出现了第一支完全由外资控制的球队,很少有人注意到英国谢菲联正计划进军成都房地产市场。

他们很快就出手了,花了1.5亿元拿下成都普马超市地皮,然后倒手大赚一笔这只是地产对足球的爱情微澜,让爱汹涌澎湃起来的是许家印2010年3月1日,在中国足球反赌扫黑的至暗时刻,恒大宣布斥资1亿元,全盘接手刚刚因为假球而被勒令降级的广药足球俱乐部。

这1亿元,就像一道明亮的闪电,照亮了地产与足球的爱情之路从数据上看,2010赛季中超与中甲29支球队背后的投资人与赞助商,其中房地产企业、土地供应和处于房地产产业链条之中的企业,共有12支,几乎占据了职业联赛球队的半壁江山。

至于后来加入者,更是不胜枚举地产爱足球,可谓爱得浓烈,爱得痴狂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足球营销的甜头,浙江绿城、河南建业等房企的成功就摆在那里,为何不去学?可地产大佬们的“足球营销论”并非唯一解释。

有评论认为,房地产企业对于土地的追逐才是根本原因

某种程度上,房地产大佬们的爱,不管是对足球还是对汽车,仿佛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发展实体经济,已经成为国策汽车行业作为大宗消费品,本身产业升级和更新的力度大,新能源汽车更是一片蓝海,是中国制造2040战略中的重中之重。

地产大佬们投身新能源汽车,方向与国家战略相当契合有碗鸡汤炖得好——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要知道,地产大佬们的判断力那是一流的,路子宽、鼻子灵着呢这就像投身足球的某种层面上的无比正确性,席卷各行各业,足以让电商苏宁跑去意大利收购了国际米兰,让马云和许家印并肩在广州天河看亚冠比赛。

单纯算账,投资新能源汽车很难算得过来,哪怕是超级品牌特斯拉,现在依然是处于微利甚至是亏损状态,可这并不影响特斯拉的市值超过560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汽车企业换句话讲,新能源汽车是一个足够好的故事。

众所周知,地产股市盈率相对较低,基本都在20倍以下宝能、华夏幸福、恒大三家投身汽车行业,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新能源汽车,绝不是偶然因为放眼当下,新能源高科技汽车是全世界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想象空间巨大,就像足球豪门都在追逐姆巴佩一样,未来远比眼前重要。

再一个,房地产企业的绝大多数动作的终极目的,都会被外界解读为圈地,不管是什么文旅小镇、康养小镇,还是产业新城、工业园区这不能怪别人,要怪只能怪房地产企业自己,因为无数个故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当地产大佬投身新能源车,圈地论再次浮现,况且听上去那么合情合理。

“再不济,汽车没做好,圈一些地也是好的嘛”,我的一位在地产企业供职的朋友说“圈地论”不无道理,“土地增值还是有些空间的,买的都是大城市的郊区,城市大了以后,会拓展到郊区去”圈一些地也是好的其实,不管是足球还是汽车,地产大佬们爱的龙卷风里,都是钱的声音。

来源:AI财经社相关阅读:宝能系3亿资金“闪电”举牌 兆新股份加码新能源受阻久未在资本市场引发关注的宝能系近日再度现身,举牌转型新能源业务的深圳市兆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而另一边,宝能系正在加速减持万科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7月19日晚发布公告称,在4月17日至7月17日,宝能系旗下钜盛华作为委托人的相关资管计划以大宗交易方式、前海人寿通过深交所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A股股票5.5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

7月24日晚间,万科再度公告,钜盛华继续减持4410.92万股,占万科总股本的0.40%减持完成后,宝能系合计还持有万科22.52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20.4%与此同时,兆新股份在7月18日发布公告表示,深圳宝信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宝信”)从7月11日至17日累计增持公司股份9412.0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举牌资金超过3亿元。

此前,深圳宝信未持有该公司股份一减一增之下,宝能系此举似乎也在进一步向市场表明其“脱虚向实”,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不过更多是通过收并购的方式在推进巧合的是,宝能系此次举牌的兆新股份同样也将外延式并购作为其转型新能源业务的主要发展策略之一,不过成功的并购案较少。

记者就公司是否将继续收购新能源企业等问题致电致函兆新股份董事会办公室,同时也就为何举牌兆新股份等问题致电致函深圳宝信,截至目前暂未得到回复宝能系或意在锂电工商信息显示,深圳宝信在2017年底的法定代表人为姚建辉,在今年7月16日左右,原本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姚建辉变更为李敏斌。

此前港交所的一份文件披露,姚建辉为姚振华的胞弟而李敏斌也曾在或者正在宝能系旗下多家公司担任要职根据官网介绍,兆新股份成立于1995年,2008年上市,2016年名称由“深圳市彩虹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市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起,公司开始转型至新能源领域,并逐步布局至新能源电动汽车上游的锂资源及锂盐产品深加工领域再加上宝能近一两年在新能源汽车上布局动作频频,此次举牌兆新股份也令市场推测是意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锂电材料。

宝能集团在此前对本报记者的回复中表示,公司正加快全面布局汽车产业核心环节,全面打造涵盖“研发-零部件-整车制造-后市场”的完整产业链,围绕新能源化、新材料化、多功能化、高智能化,构建极具竞争力的汽车产业生态圈,力争用10~15年时间将宝能汽车打造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汽车集团。

除了收购观致,宝能还在全国多地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涉及整车和零部件制造等除了广州、杭州、陕西西咸新区,宝能在昆明的新能源汽车城项目占地6318亩,项目总投资计划约66亿元此外,宝能也着手布局了汽车配件、汽车金融、汽车保险、汽车租赁以及汽车配套服务等业务根据宝能目前对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布局粗略估计,其在汽车产业的布局已投资过千亿元。

兆新股份公告表示,深圳宝信不排除在未来十二个月内继续增加或减少其在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的可能巧合的是,在7月23日,兆新股份又公告称,公司的原第一大股东深圳市彩虹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彩虹集团”)因2016年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进入换股期,近期再进行了换股。

截至7月20日,换股行为导致彩虹集团持有的兆新股份A股股票减少2.43亿股至2.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由26.67%下降至13.79%兆新股份第一大股东变更为彩虹集团的实际控制人陈永弟,但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公告还指出,彩虹集团有意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减少其在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的计划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实际控制人陈永弟在2018年6月“由于个人原因”辞去了兆新股份董事、董事长、总经理及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的相关职务,辞职后不再在公司任职。

转型新能源 收购频受阻就在宝能系举牌兆新股份不久前,兆新股份正因终止重组后于7月2日复牌,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超过了20%,也使得兆新股份在7月4日发布了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兆新股份彼时在公告中表示,截至7月4日收盘,公司股票收盘价格为3.38元/股,彩虹集团已触及平仓线的质押股份数为878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66%;而公司实际控制人陈永弟触及平仓线的质押股份数为4.86亿股(这部分为限售股,不存在在二级市场直接平仓的风险),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也已触及平仓线。

兆新股份此次停牌始于今年3月初,原因在于计划收购盐城星创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盐城星创”)和深圳市恒创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创睿能”)的全部股权,这两家公司均属于新能源电动车动力电池的循环利用行业。

不过,最后终止收购的原因在于与交易对手方最终未能就该次交易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这也不是兆新股份第一次收购遇挫从去年中开始,兆新股份还对包括盐城星创、恒创睿能在内的阿李股份、惠强新材、锦泰钾肥、上海中锂等6家企业发起过收并购,意图入局锂电设备以及上游材料领域。

最后,只有成功进入锦泰钾肥、上海中锂兆新股份对锂电抱有很高的期望,其在2017年年报中阐述“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如是表示,公司规划在保持传统业务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围绕电动车上游产业链布局盐湖提锂、锂盐产品深加工领域,不断提升公司在电动车产业链上游锂资源的行业地位。

今年6月,兆新股份还将此前本来投资光伏项目的4.25亿元用于收购上海中锂80%的股权,交易金额为人民币5亿元而2017年,兆新股份归属上市公司股份的净利润为1.53亿元,同比增长32.47%在2018年4月举行的兆新股份2017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时任董事长、总经理陈永弟表示,公司一直主张通过内生式发展及外延式并购并行的策略,以确立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行业地位。

多位电池行业资深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跨界收购具有两面性,对于处在转型新能源业务的公司而言,因为暂时没有相关的技术,通过收购可以快速切入到一个行业但反过来,直接快速收购一些专业公司,后期也可能存在磨合、技术衔接的问题。

高工锂电也指出,引入资本对于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今年上半年,今年以来,在锂电领域针对电池、材料、设备等企业的兼并购案例超过30起,涉及金额超过600亿元而掀起这波并购潮的主要有跨界布局新能源的上市公司和锂电企业两大势力,前者主要兼并购对象是动力电池企业和锂电设备企业,其目的是想通过收购切入新能源领域,为公司增添新的发展引擎。

但这类兼并购当前面临着标的估值暴增、优质标的稀缺、并购难度增大、标的企业竞争力下滑、对赌失败概率高等投资风险和压力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