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明程度和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越来越发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越来越发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因为汽车的特殊性,汽车的飞速增长,使交通事故同样飞速增长,给人类生命带来了新的危机。所以,如何安全驾驶,安全行车,成为一个共同的命题和重大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汽车驾驶员所具有的文明素养、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与行车安全的关系论述,如何在汽车驾驶时预防事故,少出事故甚至不出事故,减少受伤,安全行车。
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有125万,相当于全球每天有3500人因交通事故死亡。数据显示,每年还有几千万人因此而受伤或致残。其中,交通事故是15-29岁年轻人的首要死亡原因。由此可见,交通事故已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之一。每天都有无数个家庭因为交通事故而破裂,每天都有无数的孩子失去父母,而这一切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避免的。世界卫生组织表示,造成道路交通死伤的一个主要风险是车速过快。另外,无序超车,据专家的统计结果,交通事故的主要责任者是机动车驾驶员。在中国,交通事故每死三个人,有两个是违章驾驶。所以违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超重、超载、超车,一是酒后驾车。无论是哪种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都与驾驶员的心理素质、驾驶技术、心理素质和文明素养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如何提升驾驶技术,提升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和文明素养是减少车祸发生,提高安全行车的根本原因。
造成车祸的原因很多,包括车况的原因、路况的原因、交通环境方面的原因,关健的是人的原因。而人的原因又包括驾驶员的原因,骑车人的原因、行人的原因、乘车人的原因等等。
道路交通事故中,由于驾驶员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所占比例很大,无证驾驶更是驾驾驶人造成车祸的第一名。而超速行驶、违章操作、违章超车、逆道行驶、违章装载、酒后驾车这些法制观念淡薄的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违章行为同样是造成车祸的重要原因。
除此以外,骑车人造成车祸的原因也不容忽视。从前些年满街的自行车,到后来横冲直撞的各种摩托车再到如今无缝不钻的电动车,据调查统计,由于骑车人原因造成的车祸死亡人数占总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百分之十五 以上。主要是骑车人违章撞红灯、发生交在机动车道内行驶、猛拐和抢行造成的。据全国交通死亡事故情况调查分析显示,因行人过失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2%。行人违章发生交通事故主要表现在不走人行道,无视交通信号和交通指挥横穿马路。乘车人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因为乘客骚扰司机,斗气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所谓,而小汽车乘车人违章导致交通事故主要表现为,将身体伸到车外以及车辆没有停稳就上、下车。
据统计,每年全国因机动车机件故障发生交通死亡事故次数约占全部死亡事故的2%以上。而车辆性能差、机件失灵、车辆老化、报废车辆上路等是主要原因。同样路况,也是造成车祸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混合交通、平面交叉、标志不全、路面障碍和道路不符合标准等重要原因。另外交通秩序乱,通过能力低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等交通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是车祸造成的一个方面的原因。还有,我国交通管理水平基本上停留在经验型和行政管理型上,缺乏科学管理。虽然在几个大城市弓用了国外的交通监视控制系统,但还没有被人们接受。目前,公安交通管理部i ]的交通工具、通讯等比较落后,致使大量路面失控,大部分违章行为得不到纠正,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
对于一个机动车驾驶员来说,究竟有哪些要求才能保证安全行车、不出事故和少出事故呢?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道路驾驶技术和准确判断机械故障的能力。尤其是驾驶者的心理素质最为重要。驾驶员的素质有哪些方面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性格、情绪、能力、意志、注意力等心理特征。
一个机动车驾驶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情绪和情感要有理智的控制。失去控制那将是十分有害的。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态度,人们对客观事物采取肯定态度时,就会感到满意、愉快。反之就会感到反感、愤怒等,情绪和情感,两者既有差别,又有密切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又是情绪的内涵,情绪的变化受情感的控制。当你在道路.上看到别人停车不当,影响通行时,首先对违章车产生反感,这就是情感,当这种反感随着违章者不能及时让道而用语言或鸣号方式来表现,这就是情绪。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驾驶技术是一个优秀的汽车驾驶员最重要的“安全法宝”。驾驶员的能力素质是在驾驶车辆这种特殊行业中对安全行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驾驶汽车不像别的行业,学习阶段不长,熟练的技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所要掌握的起步、加速、变挡、转向一系列规范协调的动作,就是要在实践中多学、多练,才能使汽车能够正常运行。俗话说,熟能生巧,动作系统起来,便可从“必然王国达到自由王国”。
能力和技能两者有密切关系,能力决定一个人对技能掌握的快慢,是否能获得成功,人们的大脑是指挥中心,也是技能掌握的前提,他制约着技能掌握的速度、深浅。因此,驾驶员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也就是有一定的能力。
优秀的汽车驾驶员还应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和熟练而准确地动用汽车驾驶操作技术的能力。克服在驾驶车辆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麻痹心理、急躁心理、紧张心理、刺激心理、在行车过程中遇到问.题能适时地采取措施,需要立即决定时,应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在无法避免事故了生的,应以最小损失为前提进行处理。
驾驶员能力素质的提高不仅要在实践中学习,还要不但加强对交通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多学习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是汽车驾驶员行车的基本准则,才能更规范地驾驶好车辆,更是任何优秀驾驶必须认真思考的。目前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将以往的交通安全教育上升为法律规定,将“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等写进法律,并作为法律的重要内容。
汽车驾驶员除了认真学习交通法律、法规,提高的交通安全意识,模范遵守路道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外,还要树立安全行车思想,把安全行车看作是对国家和人民承担的一种重大责任,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决不能违法驾驶,更不允许带任何侥幸心理驾驶车辆。只有严格按章行车,才能确保行车安全。
作为驾驶人员要文明行车,尊重他人,绝不能失去理智的控制,否则是十分危险的。所以说大多数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驾驶员违章而引起的,所以加强驾驶员的修养和文明程度,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强化安全行车意识,学会控制自己“你快我慢,你超我让”、“你抢我停”、“你难我帮”,路况复杂不着急,十分把握朝前赶,这样就可以避免某些事情的激化。文明的人遵循“宁让三分, 不抢-秒”。就是别人错了,也能够先慢、先让、先停。对行人违章也能以“强者让弱者”,主动避让。
同时我们在驾车过程中遇事不可慌张,心理素质好的人能做到临危冷静沉着,反应迅速,动作敏捷、准确、恰当,注意力集中。所以驾驶员的身体素质的好坏也和安全驾驶有着密切的关系。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是人们从事- -切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由于汽车驾驶是一项连续、单独、时间长,对精力和体力消耗较大的工作,要求驾驶员应有良好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操纵的稳定性和抗疲劳特性等,同时还要求驾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汽车驾驶员在汽车驾驶操作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它是影响安全行车的另一个内在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心理素质更具有天赋性,是一个人固有的特性且较难改变和提高。
尊重生命,尊重法律,就不会违章开车,开英雄车,开疲劳车;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不会遇事慌张,能很好的处置突发事件;有过硬的技术,就会在行驶中有基本保障,不会因为错误操作和技术过失而造成车祸;有文明的素质,就会知道尊重他人,礼让他人和行人,文明开车。而这些都是优秀驾驶员的基本而可贵的品质。因此,大量的车祸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希望每个人都能使用好汽车这个现代工具,拥有幸福平安的人生。
[2]姚俊益.浅谈汽车驾驶技能与安全驾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 (18) : 178.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