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花洞中貴航播“種”
5月7日,由貴州省委軍民融合辦承辦的第十屆貴州人才博覽會系列活動之“邀你黔行·共創未來——軍工行”活動,在安順市平壩區舉行,30余名來自各領域的專家實地探訪貴州航空發動機廠舊址和黎陽航空展覽館,了解“三線”建設者篳路藍縷的奮斗經歷,感悟“三線”的光榮與夢想
5月7日,由貴州省委軍民融合辦承辦的第十屆貴州人才博覽會系列活動之“邀你黔行·共創未來——軍工行”活動,在安順市平壩區舉行,30余名來自各領域的專家實地探訪貴州航空發動機廠舊址和黎陽航空展覽館,了解“三線”建設者篳路藍縷的奮斗經歷,感悟“三線”的光榮與夢想。
一塊破損掉色的綠框黑板,靜靜懸挂在鏽跡斑斑的岩壁鋼板上。一走進貴州航空發動機廠原30車間,入口處的白色粉筆板書,那是50多年前工人的一份倒班記錄。
該車間建在一處名為菜花洞的天然溶洞內,一走進溶洞好似由初夏邁進深秋,令專家仿佛穿越到那個火熱年代,看到軍工前輩在大山深處,一點點地撒播貴州航空工業的種子。
1966年,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軍工人,在菜花洞拓土開荒,建出面積達1800余平方米的功能車間。開工3個月后,便進入試生產階段。
“當時我們單位的大部分人來自沈陽,他們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有的畢業於清華大學。沒有自來水,隻能用田裡的水,在這樣的條件下,1970年,第一台渦輪噴氣發動機、第一架先進戰機先后在貴州生產出來。”中航貴州飛機有限公司型號總設計師胡建興感慨道。
菜花洞內依舊保留了當年的樣貌,紅色磚牆砌成的車間和休息室內,“三線精神”萌生在歷史深處,又延展到當下的此時此刻。
在一處角落,一台砂輪機的對面原是溶洞一面凹凸不平的白色岩壁,卻密布著深深淺淺的炭黑色,遠看像一幅傳統山水畫。但那並不是岩石原有的顏色,而是砂輪機長期作業后,粘在岩壁上的油和粉塵。
“從山溝裡把發動機干出來、裝在戰斗機上,這就是信仰的力量。隻有把自己的才干和國家需求結合起來,才有發光發熱實現更好價值的可能。”中國航發貴陽所總體性能研究部部長鄧少春說,自己從貴州大山走出來,航空發動機專業畢業后扎根貴陽所,工作十余年來,見証了很多研發工作的立項和成功。
當天,參觀者還前往黎陽航空展覽館,通過以前的糧票、工服與現今的新式發動機等一件件實物,感受貴州“三線”建設的光榮過往與中國航空的輝煌今天。
“‘好人好馬上三線’,我的父親當年也是一位‘三線’建設者,從東北帶著一家五口來到貴州。”參觀結束后,中國航發貴陽所黨委副王新明用自身的故事,與到來的專家分享了幾代軍工人的“光榮與夢想”。
座談會上,專家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表示,實地參觀就像赴一場穿越時空的會面,看到前輩建設者的工作環境與成就,被他們的艱苦卓絕和奮發有為深深感染。
貴州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胡曉說,此行受到很多啟發,雖然身處不同行業,但能感受“三線”建設者對事業的熱愛。今后,自己要在工作崗位上傳承、發揚“三線”精神。(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董自斌)
核心閱讀 《關於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關於勞務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印發以來,越來越多勞務品牌走進人們的生活。勞務品牌是具有區域性、行業性特點,擁有較高市場知名度的勞務標識。…
本報貴陽5月4日電(記者黃嫻)近日,記者從2022年泛珠區域“跨省通辦”線上工作交流會上獲悉:貴州與廣東“跨省通辦”工作取得新突破,目前已實現雙方線上辦事流程全面貫通。接下來,貴州將與廣東對接相關事項庫,根據九省份共同確定的事項,開展辦事服務。…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